此次会议宗旨是为我国从事碳化物科学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借此交流、共享研究成果。接下来,小编便带各位朋友回味一下此次“开封碳化物之旅”的精彩瞬间。
会议开始,厅内座无虚席

首先是由粉体圈运营总监孙柯为技术交流会拉开序幕,紧接是本次会议的协办方,郑州市立新实业有限公司的冯新立董事长上台致辞。


报告的头炮,由原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王晓刚教授打响。他带来的报告《3C-SiC的基因学特点及其应用》为我们讲述了材料基因、SiC的基因学特性与差异、碳化硅新材料的应用及3C-SIC新产品等精彩内容。

▲王晓刚教授
紧接着的报告,是由来自河南工程学院的高彪峰博士为我们带来的《炭材料对碳化硅陶瓷的增韧的意义与引用实践》。报告中,高博士对炭材料作为增韧剂应用的关键说明,想必让许多人受益匪浅。

▲高彪峰博士
高性能材料的制备离不开研磨这一工序,对此,来自深圳市叁星飞荣机械有限公司的谢小飞董事长胸有成竹。他带来的《高能砂磨机制备碳化物超细粉体的产业化应用》为我们呈现了各类碳化物超细粉体的研磨关键及应用前景。
▲谢小飞董事长
短暂的茶歇过后,又是一名业内知名学者兼企业家带来的精彩报告。来自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的张福根博士带来的《碳化硅粉体颗粒的表征技术》中,他所提供的颗粒表征中的技术指导一定让在座的朋友都深受启发。
▲张福根博士
上午的最后一场报告,是来自北方民族大学的吴澜尔教授为我们分享的《精细陶瓷用碳化硅微粉制备技术》。报告中,吴教授详尽地讲述了她多年来根据经验总结出的数个碳化物微粉制备质量关键点。
▲吴澜尔教授
至此,上午的报告全部结束。中午时分,参会人士合影留恋,为此次会议定格下了一个最为精彩的瞬间。
午休过后,让大家精神为之一振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李江涛研究员带来的《燃烧合成碳化硅亚微米粉体、以及燃烧合成石墨烯陶瓷复合粉体》。碳化硅材料的多重魅力在这份报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禁不住想了解更多。

▲李江涛研究员
接下来,来自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的吴吉光教授以专业的角度,在报告《碳化硅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中为我们讲解了SiC耐火材料的制备工艺、应用方式、技术发展及应用趋势等内容。
▲吴吉光高工
碳化硅陶瓷的应用一直在往大尺寸、复杂形状的方向发展,但其产业化却是个难题。但在来自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闫永杰博士的报告《大尺寸、复杂形状碳化硅陶瓷产业化及其化工换热应用》中,个中诀窍显露一角,也引得众人纷纷围观。
▲闫永杰博士
在众多碳化硅相关的报告中,来自苏州纳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徐常明博士发表的《碳化硼: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显得格外不一样。其中徐博士所提供的部分思维广度及他所传递的想法,想必让同行都有所启发

▲徐常明博士
利用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清华大学成功研制了以碳化硅为主要包覆层的包覆燃料颗粒,这次碳化物会议上,来自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刘马林博导便以这种染料颗粒为主题,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SiC系列材料及在核能领域的应用》的报告。
▲刘马林博导
碳化硅材料在磨料磨具中,可谓是常驻将军。来自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韩平博士在题为《碳化硅材料在磨料磨具行业的应用》的报告中,将磨料磨具用碳化硅的制备、应用从浅到深细细描述,尤其是它的高端应用更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韩平博士
碳化硅陶瓷大件的成型与反应烧结技术是大尺寸碳化硅陶瓷产业化的关键。这次,拉着碳化硅大桶来到粉体圈的,来自湖北小辣椒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张驰总经理带着他题为《碳化硅陶瓷大件的成型与反应烧结技术》的报告,也来到了开封碳化物会议上。
▲张驰总经理
此次会议的意义在于,它展示了当前碳化物行业内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并使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相关设备仪器企业聚在一起,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也希望粉体圈为此次会议安排的丰富项目,能够让各位参会嘉宾满载而归。
为期三天的会议已经结束,粉体圈将努力检讨其中不足之处,争取日后能为圈内的朋友们提供内容更丰富优质、更利于产业链整体沟通交流的平台体验。再次感谢各位的到来,粉体圈期待下次与新老朋友再次相聚!
粉体圈 小榆